近日,明萬歷二十年《西寧縣志》譯注本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標志著郁南縣開展舊志整理中的舊志譯注系列叢書首部力作公開出版。
郁南縣舊稱西寧縣,建縣于明萬歷五年(1577年),民國三年(1914年)1月易名為郁南縣。為延續歷史文脈,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豐富的文化遺產為郁南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服務,2019年底,郁南縣啟動舊志整理工程,由郁南縣地方志辦聘請一名郁南縣籍專家對 萬歷二十年《西寧縣志》進行標點、校勘、注釋、翻譯。
明清乃至民國,郁南(西寧)文化相當繁榮。從萬歷五年建縣至民國年間,在長達372年時間里,郁南縣(西寧縣)共編修了7部縣志,分別是明萬歷二十年,清康熙六年、十二年、二十六年、五十七年,道光十年《西寧縣志》和民國二十六年《舊西寧縣志》。當前,這7部縣志除康熙十二年《西寧縣志》失傳外,其余6部縣志均保存于世,且現存的縣志除康熙二十六年《西寧縣志》是殘卷外,其余均保存較為完好,特別是道光十年《西寧縣志》和民國二十六年《舊西寧縣志》幾乎可以說是完整無缺。
明萬歷二十年《西寧縣志》是郁南歷史上第一部縣志。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資料顯示,萬歷二十年《西寧縣志》是廣東僅有49種存世的明代府州縣方志的其中一種,是現云浮地區唯一一種。該志為時任知縣林致禮主修,生員朱潤、鄒偉年匯纂。全志共10卷。上限溯至古百越,下限至明萬歷二十年。內容基本囊括經濟、政治、軍事、民族關系、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但因為是文言文,佶屈聱牙,當代人很難讀懂。
萬歷二十年《西寧縣志》譯注本創新整理舊志模式。整理后,原書的繁體字全部轉換成規范的簡化字,異體字、俗字全部轉換為正體字,排版由豎排改為橫排,方便讀者閱讀。同時,為方便讀者查閱原書,也讓后世了解郁南縣現存的最早一本方志書籍的原貌,增強后人對該縣歷史文化的感情,譯注本還對原書進行影印,附錄在書后。全書47萬字,340多頁。書籍精裝設計,封面青花瓷底色,古樸典雅。